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福建东山海域柳珊瑚种类空间分布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并分析了福建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柳珊瑚的种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共发现柳珊瑚15种,分别属于6科11属,其中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各2个,分别为Gua-iagorgia anas和星柳珊瑚(Astrogorgia dumbea).结合2005年7月和本次对东山柳珊瑚的采样调查,共发现柳珊瑚19种,全部为不含共生藻的种类.(2)东山柳珊瑚优势种为小月柳珊瑚(Menella sp.)、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和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p.).(3)东山柳珊瑚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如塔屿东面、铁钉屿南面和龙屿南面,而在缓冲区和核心区也有柳珊瑚分布较为丰富的站位.在靠近主要污染源的站位,未见到或者很少见到柳珊瑚的分布.东山珊瑚保护区内柳珊瑚的空间分布与食物的丰富程度、海流以及陆源输入等都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石斑鱼及暂养环境中副溶血弧菌分离鉴定与毒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存在于海洋环境和海产品中,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某地石斑鱼暂养环境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风险进行评价。结合弧菌选择性培养基TCBS、gyr B基因和16Sr RNA特定片段的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PCR检测毒力基因,血琼脂平板溶血实验、细胞感染实验、KM鼠灌胃实验分别检测各菌株的致病性、溶血性、细胞毒性与肠毒性。共鉴定出4株具有毒力的副溶血弧菌,分别为HS51-5、HS54-4、MJ01-1和MJ03-1。所有菌株都检测到溶血素基因(tdh和tlh)、三型分泌系统(T3SS)基因簇1(T3SS-1)的4个效应蛋白基因(vop Q、vop R、vop S和vpa0450)、和基因簇2(T3SS-2)的1个效应蛋白基因(Vop A)的分布,同时在HS51-5和HS54-4还检测到T3SS-2中的其他3个效应蛋白基因(vop C、vop T和vop L)。所有菌株都具有溶血现象、细胞毒性以及对小鼠的致死能力,而HS54-4、MJ01-1、MJ03-1对小鼠的毒力明显强于HS51-5。因此,从毒力基因检测、神奈川溶血、细胞毒性和对小鼠的毒力等4个方面的结果都表明副溶血弧菌具有致病性,说明石斑鱼暂养环境的副溶血弧菌具有致病风险,应加强对这些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33.
凡纳滨对虾家系淡水耐受性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亲本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的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进行了淡水应激试验和淡化培育试验,分别测定了其淡水应激存活率和淡化培育过程中的各项生长性状指标,并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家系淡水耐受性与其淡化培育过程中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1)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淡水应激存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由高到低为TF-1(68%)DG-1(58%)HX-2(56%)SD-1(50.5%)TF-2(38%)=DG-2(38%)DF-1(35%)SD-2(34%)DF-2(33%)HX-1(27%);2)淡化培育过程中,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之间的淡化培育存活率由高到低为TF-1(51%)SD-1(44%)DG-1(40%)TF-2(36%)HX-2(29%)SD-2(25%)DG-2(20%)DF-2(17%)DF-1(16%)HX-1(13%),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重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10个家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不同家系的饵料系数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获得的家系TF-1的淡水应激存活率(68%)、淡化培育存活率(51%)、体重增长率(17.54mg·d–1)、特定生长率(6.68)和体长增长率(0.53mm·d–1)都高于其他家系,饵料系数(0.82)与其他家系相比则最低;4)淡水应激存活率与淡化培育存活率及体长增长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p0.01),与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0.5|r|0.8,p0.05)。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淡水应激存活率反映了虾苗的耐淡能力,可作为选择淡化培育用虾苗的一个重要指标;家系TF-1为进一步选育出耐淡能力更强和生长更快的新品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以改良 K 培养液为基础,通过设定不同的 N、P 浓度水平,探讨 N、P 营养盐对克氏前沟藻 Amphidinium klebsii(三亚株)生长及产毒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N、P 均为影响克氏前沟藻生长和产毒的重要因素.低浓度的N、P(N浓度≤4.665×10?4mol·L?1, P浓度≤2.000×10?5mol·L?1)不利于克氏前沟藻生物量的积累,但能促进其生长及毒素的产生;中浓度的N、P(4.665×10?4mol·L?1相似文献   
35.
海洋浮游细菌生长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养浮游细菌对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降解消耗是海洋食物网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主要途径,如在寡营养生态系统中浮游细菌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贡献是最大的[1]。1983年Azam等[2]科学家提出了微食物环的概  相似文献   
36.
2014年5月搭载"实验3"号科考船对南海东北部海区进行氮、磷营养盐现场加富培养实验。水团分析的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环境参数随着空间的变化大体可以分成3个区域:近岸海区、陆架海区和陆坡、海盆海区。加富培养过程中近岸海区和陆坡、海盆海区浮游植物未发生显著变化。陆架海区浮游植物出现显著增长,该海区浮游植物加富氮、磷以后在48h出现反应,同时添加氮、磷显著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各培养站位均检测到大量束毛藻,加富培养后迅速减少。营养盐的添加改变了海区浮游植物原有的硅甲藻比例与各粒级叶绿素比例,陆架海区培养后的改变最为明显,同时添加氮磷培养72h后,由甲藻为主的优势种如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光亮鳍藻(Dinophysis argus)、原甲藻(Prorocentrumsp.)转变成了以硅藻为主如绕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inctu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放射角毛藻(Chaetoceros radicans)和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同时,加富实验表明磷酸盐的添加促进了陆架海区微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37.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储碳机制及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中存在一个巨大的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库,可与大气CO2碳量相媲美.两个碳库之间的交换势必影响气候变化.RDOC可在海洋中保存数千年,构成了海洋储碳的重要机制.探寻RDOC碳库形成机制是认识海洋如何储碳的关键.新近提出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理论指出,海洋微型生物是RDOC碳库的主要贡献者.本文从MCP的主动机制和被动机制及其环境调控出发,论述了海洋RDOC的组成与生物来源,RDOC组分的微型生物代谢途径,病毒的裂解过程以及浮游动物活动对RDOC生产的贡献,不同类群微型生物有机碳代谢特征及其生物标记物与碳氢同位素表征,以及MCP的能量代谢特征与储碳效率,并结合MCP储碳的地史证据展望了MCP在增加海洋储碳能力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微藻应用于煤炭烟气减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久以来,我国因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CO2、SO2、NOx、烟尘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煤炭烟气的减排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利用微藻进行烟气减排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主要介绍了微藻固碳和减排生理机制等相关理论基础,阐述了微藻藻种筛选驯化、光生物反应器等减排关键技术研究进展,阐述了国内外微藻煤炭烟气减排应用现状,探讨了微藻烟...  相似文献   
39.
中国15种海参的分子系统发育和骨片演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对我国15种海参的分子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片段长度约为570bp,A+T的平均含量为54.7%.15种海参的遗传距离在0.041(花刺参与糙剌参)至0.327(红腹海参与花刺参)之间,不同海参种类间的遗传距离差别很大.NJ和MP聚类分析方法一致,符合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40.
2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40‰盐度范围内,设置9个盐度梯度(1‰、5‰、10‰、15‰、20‰、25‰、30‰、35‰、40‰),比较不同盐度对2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全同胞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2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虾家系B03在10‰-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差异不明显,成活率较高;对虾家系B08在1‰-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增长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从盐度1‰到15‰逐渐升高,15‰以后逐渐减小.对虾家系B03的成活率整体高于B08的成活率,2个家系均难以适应盐度为1‰和5‰的水体.研究为凡纳滨对虾的家系选育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